中国半导体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来源:网易新闻
点击次数:
次
一纸芯片禁令让我们意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伴随着华为事件的不断发酵,各大企业开始了造芯片的热潮,在国家的扶持之下,很多企业不断取得突破,国家还立下了在2025年之前,将芯片自给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
可以说,彼时的中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尽管芯片的制造难度难以想象,但是当时的我们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因为芯片已经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痛点,所以,制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芯片,乃是当下最着急的事情。
既然我们对于芯片的需求这么迫切,可是为什么我们不早一点制造芯片呢?如果能够早一点制造的话,那么相信我们现在也不会经历这种无芯之痛了。、
为何不早发展?
其实我国并不是一点都没有涉足。早在1965年,我国就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芯片,那个时候,还没有ASML这样的巨头,即便是在半导体领域占尽优势的日本也仅仅只是刚刚进入这个领域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我们不仅芯片是自主研发的,就连光刻机也是自己造的。那个时候,中科院就制造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随后的20年之间,我们在芯片领域之中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的,至少截止到1980年的时候,我们的芯片领域技术水平都是处于国际前沿的。
但是在80年代,因为一些原因在自主研发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并且当时下马了一批研发项目。此后,造不如买的思想开始盛行。
加上当时很多国外的芯片进入到国内,性能好价格还便宜,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使用进口芯片,这样一来,我们积累了20年的光刻机技术相当于白玩一场。此后,在光刻机领域之中,我们就进入到一种空白的状态。
2002年,上海微电子成立之后,我们才重新拾取了光刻机领域。1990年,我国开始了908工程。在这个工程上,我们投资了将近20多亿,可无奈遭遇了建成即落后的现实,加上当初又遇见了荆棘危机,所以导致我们在这一领域之中逐渐耽搁。
这样的情况直到进入到00年之后才开始逐渐有了好转,国内出现了中芯国际等等企业,为国内的芯片带来了一点点的希望。
前景如何?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如何呢?其实在个人看来,国内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目前能够确定的是,我们在这一领域之中并不算是完全的空白。
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刚要》正式发布,这个纲要的发布,意味着我们将会重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们的现状不是很好,在国外企业不断加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在半导体领域内的发展已经落后的一大截。但是好消息是,目前芯片的发展即将捅破摩尔定律的极限,这对于国内半导体的发展来讲,其实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所谓的摩尔定律,就是指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翻一倍。如今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程已经发展到了5nm,目前3nm也正在研发之中,可是速度却是越来越慢了。就比如,全球掌握着最先进技术优势的台积电,从28nm进入到14nm,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伴随着芯片发展无限接近摩尔定律,未来芯片制程的发展一定会变得更加缓慢。
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当芯片达到摩尔定律之后,芯片的发展必然陷入到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时就给了我们时间去追赶。目前国内的芯片已经达到了7nm,掌握在中芯国际的手中,而从28nm到7nm ,中芯国际仅仅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这对于台积电来讲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此之外,目前我们也正在寻找一种新的材料,力图去替代传统的硅基材料,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不断发力,紫光展锐的6nm芯片已经完成了量产,百度的昆仑二号、阿里平头哥的独角兽也已经上市,这一切的一切都无疑不证明着,我们在芯片的发展上即将迎来大势。
相信在各大企业的不断努力之下,我们一定能够在芯片领域之中,创造出更辉煌的时刻。